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新冠病毒感染与基础病共治理念******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㊽】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别是老年人,往往合并一些基础病,同时新冠病毒感染也会加重基础性疾病。因此,第十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强化了新冠病毒感染与基础性疾病共治的理念,不仅要强化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更要对基础性疾病进行对因和对症治疗,通过多学科会诊,促进患者全面恢复健康。
郭燕红介绍,诊疗方案是指导临床医务人员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诊断治疗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规范。第十版诊疗方案规定,根据感染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这更符合临床实际,有利于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研判,并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
“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总体的致病力是下降的,但一部分有基础病、没有接种疫苗、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会出现重症,表现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第十版诊疗方案明确,将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例定义为由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症病例,其他基础病加重、诱发基础病等,则作为基础病或其他疾病导致的重症病例。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导致的重症,强调呼吸支持,包括早期的氧疗、俯卧位、气道管理等。
第十版诊疗方案颁布实施后,社会给予了高度关注。郭燕红介绍,第十版诊疗方案的核心理念是对新冠病毒感染按照常规“乙类乙管”的传染病管理方式进行病人管理和救治,充分借鉴了3年来临床救治的宝贵经验。在临床救治方面,不但强调了新冠病毒感染与基础病共治的理念,还强调三点:一是强化关口前移,对于轻症病例也要早期介入,特别是对于一些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更要加强关口前移措施的应用,加强对症和支持治疗,防止轻症转为重症;二是进一步规范重症患者的诊疗,进一步完善了相关预警指标,通过对预警指标的把握,及早对重症患者实施及时的救治措施。对重症患者的氧疗、俯卧位通气等措施都进行了强化;三是坚持中西医结合,特别是注重发挥中医药在临床救治中的独特作用。
(光明日报 记者 金振娅)
推动首都房地产业平稳过渡******
本报讯(记者 潘福达)北京银保监局昨天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记者获悉,今年金融系统将扎实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全力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和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22年,北京辖内新增贷款9991.2亿元,同比多增3576.1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同比增长14.7%。2022年末,北京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9651.1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6.2个百分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累计投放基础设施建设基金161.1亿元,政策性开发性转贷款业务余额174.4亿元、同比增长9.1%。本市还出台政策文件对科技创新企业给予全链条金融支持,年末科技型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16%。
促进首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方面,金融系统支持首都居民住房合理融资需求,2022年末辖内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首套房占比86%。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金融十六条”措施,今年将推动首都房地产行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前瞻性应对信用风险集中反弹,分类施策推进高风险金融机构处置,持续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和乱象治理。
今年本市还将统筹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金融系统将高标准支持“两区”建设,积极推动北京市高水平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及5.0版改革任务落实。聚焦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重点目标,持续提升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和便利度。
截至2022年末,北京银行业资产总额31.9万亿元,负债总额30.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6%和6.44%。其中贷款、存款占比均达近十年最高值,主业更加突出。保险业资产总额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4.1%,规模及增速全国领先。行业全年累计承担风险保障2556.9万亿元,累计赔付支出774.5亿元,为人民群众积累寿险和长期健康险准备金9555.7亿元。
五年来,北京银行业资产总额增长43.5%,各项贷款增长53%,其中制造业贷款及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增长73%和85%,不良贷款率持续处于全国较低水平;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长50%,承担风险保障总额增长2.2倍。北京银行业保险业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有效实现风险化解、结构优化和功能强化。